《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转型发展纪实

2019-11-29 10:59:57 作者:蒋红瑜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蒋红瑜) “确定下一期我们的主题是中药经典名方和饮片标准,几位专家的约稿哪天能回来?”


  “既然主题是中药,我们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


  “就选李爱莉教授这幅世界党参属花环吧,党参是被子植物门桔梗科下的一个属,该属均属有乳汁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属40多种,中国有39种,绝大多数种类的根部都具有药用价值。”


  “对,选用这幅既能体现中国,又阐释了中药从基源开始就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备稿工作要做好……”


  一个初冬的午后,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以下简称传媒集团)办公楼一层的咖啡厅传出低低的讨论声。原来这是《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社(以下简称杂志)工作人员在开例会。


  “在杂志转型的两年时间里,通过每周一次的例会,杂志社的全体同志在选题汇报、学术探讨、事务解决的过程中学习进步,逐渐统一思想,清晰了解了专业学术期刊与新闻时政类期刊从刊载内容、文体、体例格式、刊载流程、刊载目的上的区别,逐步建立了专家同行评议机制建立,规范了出版印装流程。”近日,杂志执行主编赵燕宜对记者透露了杂志转型期的那些事儿……


  转型之舵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理论学术研究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之一,而学术期刊是理论学术研究的平台载体。既然看到了时代发展的轨迹,作为一家中国字头的中央文化单位,就应该有所作为。经过长久的思索,2017年底传媒集团董事长吴少祯定下方向,旗下《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从新闻期刊转型为专业学术期刊。


  彼时,图书出版出身的赵燕宜刚到杂志工作,接到集团提出的要求,立即开始了学术期刊出版规范的调研和学习。2017年11月,中国知网相关工作人员的到访却让她在刚起步的冬天迎来了一盆凉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显示,《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2017年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影响因子为0.091。


  “这标志着通过自然来稿调整刊载内容,提升学术杂志影响力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对我们来说,只有通过专家约稿提升专业性和学术性。在文章出版工程中,最难的是由原来的报道文体,规范为专业学术出版形式,从改变文章格式,要求有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到设置中图分类法、文章编号、DOI码,再到参加国家开放科学计划……收稿方式从最初用报纸素材,转型为专家约稿和学术征稿。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逐步完成,这里面每一位责任编辑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赵燕宜介绍。


  据介绍,2018年以来,杂志建立了专家约稿制度、稿件登记制度、选题会制度、专家外审稿件制度、责编负责制、三审三校制度……制度建设的“雷霆风暴”席卷杂志,建立杂志编辑的日常行为规范,有效提升了杂志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019年4月11日,吴少祯主持了杂志工作会,对杂志转型再次提出了战略定位,指出调整杂志栏目,更有针对性的对应药品监管工作的重点和研究方向。会后,杂志社内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初步起草了栏目调整方案。在有了初步方案之后,赵燕宜请教了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会长邵明立、中央党校教授胡颖廉等领导和专家,专家们严谨认真地讨论了每个栏目设置的目的,尤其是邵明立会长对栏目名称的每一个字都做了推敲。“特别感谢领导和专家的定位和指导,让我们的转型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赵燕宜由衷的说。


  杂志转型是从刊载形式、稿件来源、栏目调整、制度建设、内容规范等方面逐步完成的。而相关专家的指导,更坚定了杂志团队的信念——学术期刊起步很重要,宁缺毋滥,高质量约稿,坚持原创首发。


  转型之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转型起帆之时,杂志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做学术期刊的实际经验,所以杂志团队两度外出调研。今年6月调研《中国药事》时,赵燕宜在与《中国药事》编辑部主任讨论时发现,等待着杂志的是一个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问题——自科类还是社科类?杂志应该如何选择。


  自科类期刊偏向传统论文发表,社科类期刊偏于综述和理论研究的内容。如果是科技类期刊,杂志储备的专家资源应该以高校、研究机构的生物科技、药化专家为主;如果是社科类,就需要理论研究和法学研究的专家支持。在跟传媒集团领导汇报、和专家讨论、杂志内部沟通三个轮子同时转起来之后,杂志定下方向——以社科类为主、配合监管科学研究刊载自科文章,做综合类学术期刊。


  “我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现在还在探索的路上。国家药监局的监管科学研究不单是研究制度建设,也在研究技术发展。所以杂志也保留了质量安全论坛这样的栏目,发表技术成果、安全性研究的投稿。”赵燕宜介绍。


  目标初定之后,相关问题紧接而来,如何真正体现杂志价值。目前,杂志的版式还保留了插图和精修版式,这种新闻时政类期刊的风格,被不少学术期刊界的专家认为较为花哨。是否应该坚持认为对的,但不一定符合国内规范的价值体系?“其实,国际大刊都保持着自己的特点。比如《科学》《自然》的版式就特别好看。但听到反馈,杂志的版式可能不符合国内学术期刊的风格时,我们的压力确实比较大。不过,传媒集团领导支持我们保持自己的特点。”赵燕宜说。


  问题一浪接一浪地抛过来,并未扰乱杂志这艘帆船前进的方向。“我觉得非常关键的是我们团队都特别和谐、融洽。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办杂志。”期刊编务郑雅英告诉记者,正是因为上下团结一心,杂志这艘船才没有倾覆于各种突如其来的风浪中。


  “每周例会时,转型目标都会被强调。大家讨论最多的是在对标学术期刊的转型道路上,还有哪些内容、专家可以跟进,还有哪些制度方式可以优化。这些讨论都辅以执行计划并落实责任人,使转型工作可以切实推进。”期刊编辑部副主任马茗舒介绍,从文章体例、内容到栏目创新,再到提前备稿,杂志转型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坚决的执行力,杂志团队才战胜了诸多困难。


  转型之获


  2018年6月,郑雅英拿着杂志的材料奔走于中国期刊协会,报名参与“最美期刊”的评选。当年9月,从由中国期刊协会和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组委会联合主办的2018年“中国最美期刊”颁奖仪式上传来消息,杂志当选2018年“中国最美期刊”。


  2018年“中国最美期刊”评选定位于期刊视觉艺术设计与高质量内容完美结合,以期刊设计的整体艺术效果、制作工艺与技术的完美统一、内容优秀为标准,通过网络公共投票和专家遴选程序,遴选出印刷制作精美、艺术格调高雅、艺术形式新颖、内容优秀的精品期刊,授予年度“中国最美期刊”称号。杂志与《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中国新闻周刊》《读者》等100种期刊从本次有资格参选的622种期刊中脱颖而出,获得殊荣。


  “其实我们一开始参加这个活动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因为那段时间参与公共投票,我们的票数较低。最后没想到我们评上了。后来才知道,网上投票的权重并不高,主要还是专家评议。”谈到这件事儿时,赵燕宜神采飞扬。


  “大家都特别高兴,整个编辑部一起庆祝吃了个蛋糕。还是那句话,团结就是力量。”郑雅英一手包办了评选的具体工作,在谈到这件事时,颇为自豪。


  其实,杂志获得殊荣并非侥幸。参选代表选取了2018年第6期的杂志,封面设计使用了我国著名植物科学画家李爱莉女士的画作“世界党参属花环”(买了版权),内容集中讨论中药监管政策问题,包含两位院士的重磅文章;正文分量高,封面设计精美,版式大气,突出了杂志的整体风格气质。


  杂志转型步伐如此之大,读者、投稿作者有何反馈?据介绍,内容转型后,目前基层建设、案例探讨栏目投稿较多,反应了基层监管人员对监管实践和政策理论思考的深度。相比以前,内容质量提升较大。目前杂志自然来稿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幅提升,很多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也开始积极投稿。


  马茗舒介绍,多位约稿专家对杂志转型给予充分认可,并表示愿意支持杂志把内容办好办精;很多读者通过杂志微信公号固定栏目“周末文摘”了解到杂志内容后,积极订阅杂志。


  2018年初,中国政府网与杂志微信号互开白名单,转载杂志多篇文章。


  知网反馈,杂志的下载量明显提升,与很多大刊的下载量接近。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显示,《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2019年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影响因子为0.234,初步完成从新闻类期刊转型为学术类期刊的任务。


  2019年6月,杂志继去年8月被中国知网(CNKI)全文收录以后,又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8月20日,杂志入选2019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


  ……


  “转型不是容易的事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开拓的时候,学习、判断、制度建设缺一不可,而且你还不能停下步伐,有时候真睡不着觉。不过,我们的收获很多,当然也犯了不少的错误,所以需要我们做的事还有很多,杂志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我们也希望共同成长,助力传媒集团全媒体、大数据、监管智库三大战略的全面实施。”赵燕宜说。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